前提:在做insert数据之前,如果是非生产环境,请将表的索引和约束去掉,待insert完成后再建索引和约束。
insert into tab1 select * from tab2; commit; 这是最基础的insert语句,我们把tab2表中的数据insert到tab1表中。根据经验,千万级的数据可在1小时内完成。但是该方法产生的arch会非常快,需要关注归档的产生量,及时启动备份软件,避免arch目录撑爆。
alter table tab1 nologging; insert /*+ append */ into tab1 select * from tab2; commit; alter table tab1 logging; 该方法会使得产生arch大大减少,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时间,根据经验,千万级的数据可在45分钟内完成。但是请注意,该方法适合单进程的串行方式,如果当有多个进程同时运行时,后发起的进程会有enqueue的等待。注意此方法千万不能dataguard上用,不过要是在database已经force logging那也是没有问题的。
insert into tab1 select /*+ parallel */ * from tab2; commit; 对于select之后的语句是全表扫描的情况,我们可以加parallel的hint来提高其并发,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最大并发度受到初始化参数parallel_max_servers的限制,并发的进程可以通过v$px_session查看,或者ps -ef |grep ora_p查看。
alter session enable parallel dml; insert /*+ parallel */ into tab1 select * from tab2; commit; 与方法2相反,并发的insert,尚未比较和方法2哪个效率更高(偶估计是方法2快),有测试过的朋友欢迎补充。
insert into tab1 select * from tab2 partition (p1); insert into tab1 select * from tab2 partition (p2); insert into tab1 select * from tab2 partition (p3); insert into tab1 select * from tab2 partition (p4); 对于分区表可以利用tab1进行多个进程的并发insert,分区越多,可以启动的进程越多。我曾经试过insert 2.6亿行记录的一个表,8个分区,8个进程,如果用方法2,单个进程完成可能要40分钟,但是由于是有8个分区8个进程,后发进程有enqueue,所以因此需要的时间为40分钟×8;但是如果用方法5,虽然单个进程需要110分钟,但是由于能够并发进程执行,所以总共需要的时间就约为110分钟了。
DECLARE TYPE dtarray IS TABLE OF VARCHAR2(20) INDEX BY BINARY_INTEGER; v_col1 dtarray; v_col2 dtarray; v_col3 dtarray; BEGIN SELECT col1, col2, col3 BULK COLLECT INTO v_col1, v_col2, v_col3 FROM tab2; FORALL i IN 1 .. v_col1.COUNT insert into tab1 WHERE tab1.col1 = v_col1; END; 用批量绑定(bulk binding)的方式。当循环执行一个绑定变量的sql语句时候,在PL/SQL 和SQL引擎(engines)中,会发生大量的上下文切换(context switches)。使用bulk binding,能将数据批量的从plsql引擎传到sql引擎,从而减少上下文切换过程,提升效率。该方法比较适合于在线处理,不必停机。
sqlplus -s user/pwd< runlog.txt set copycommit 2; set arraysize 5000; copy from user/pwd@sid - to user/pwd@sid - insert tab1 using select * from tab2; exit EOF 用copy的方法进行插入,注意此处insert没有into关键字。该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设置copycommit和arrarysize来一起控制commit的频率,上面的方法是每10000行commit一次。
个人理解,数据库性能最关键的因素在于IO,因为操作内存是快速的,但是读写磁盘是速度很慢的,优化数据库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减少磁盘的IO,就个 人理解应该分为物理的和逻辑的优化, 物理的是指oracle产品本身的一些优化,逻辑优化是指应用程序级别的优化物理优化的一些原则: 1)Oracle的运行环境(网络,硬件等)
2)使用合适的优化器
3)合理配置oracle实例参数
4)建立合适的索引(减少IO)
5)将索引数据和表数据分开在不同的表空间上(降低IO冲突)
6)建立表分区,将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的分区上(以空间换取时间,减少IO)
逻辑上优化:
1)可以对表进行逻辑分割,如中国移动用户表,可以根据手机尾数分成10个表,这样对性能会有一定的作用
2)Sql语句使用占位符语句,并且开发时候必须按照规定编写sql语句(如全部大写,全部小写等)oracle解析语句后会放置到共享池中, 如:
select * from Emp where name=?这个语句只会在共享池中有一条,而如果是字符串的话,那就根据不同名字存在不同的语句,所以占位符效率较好
3)数据库不仅仅是一个存储数据的地方,同样是一个编程的地方,一些耗时的操作,可以通过存储过程等在用户较少的情况下执行,从而错开系统使用的高峰时间,提高数据库性能
4)尽量不使用*号,如select * from Emp,因为要转化为具体的列名是要查数据字典, 比较耗时
5)选择有效的表名
对于多表连接查询,可能oracle的优化器并不会优化到这个程度, oracle 中多表查询是根据FROM字句从右到左的数据进行的,那么最好右边的表(也就是基础表)选 择数据较少的表,这样排序更快速,如果有link表(多对多中间表),那么将link表放最右边作为基础表,在默认情况下oracle会自动优化,但是如 果配置了优化器的情况下,可能不会自动优化,所以平时最好能按照这个方式编写sql
6)Where字句规则:
Oracle 中Where字句时从右往左处理的,表之间的连接写在其他条件之前,能过滤掉非常多的数据的条件,放在where的末尾, 另外!=符号比较的列将不使用索引,列经过了计算(如变大写等)不会使用索引(需要建立起函数), is null、is not null等优化器不会使用索引
7)使用Exits Not Exits 替代 In Not in
8)合理使用事务,合理设置事务隔离性,数据库的数据操作比较消耗数据库资源的,尽量使用批量处理,以降低事务操作次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