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象实例何时被创建,这个问题也许你用一句话就能回答完了。但是它的潜在陷阱却常常被人忽视,这个问题也许并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,不信请你耐心看下去。
我前几天问一个同学,是不是在调用构造函数后,对象才被实例化?他不假思索的回答说是。
请看下面代码:
Java代码
Date date=new Date();
em.out.println(date.getTime());
新手在刚接触构造函数这个概念的时候。他们常常得出这样的结论:对象实例是在调用构造函数后创建的。因为调用构造函数后,调用引用(date)的实例方法便不会报NullPointerException的错误了。
二、经验者的观点
然而,稍稍有经验的Java程序员便会发现上面的解释并不正确。这点从构造函数中我们可以调用this关键字可以看出。
请看下面代码:
Java代码
public class Test
{
public Test()
{
this.DoSomething();
}
private void DoSomething()
{
System.out.println("do init");
}
}
这段代码中我们在构造函数中已经可以操作对象实例。这也就证明了构造函数其实只是用于初始化,早在进入构造函数之前。对象实例便已经被创建了。
三、父类构造函数
当创建一个有父类的子类的时候。对象的实例又是何时被创建的呢?我们也许接触过下面经典的代码:
Java代码
public class BaseClass
{
public BaseClass()
{
System.out.println("create base");
}
}
public class SubClass
{
public SubClass()
{
System.out.println("create sub");
}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
{
new SubClass();
}
}
结果是先输出create base,后输出create sub。这个结果看起来和现实世界完全一致,先有老爸,再有儿子。因此我相信有很多程序员跟我一样会认为new SubClass()的过程是:实例化BaseClass->调用BaseClass构造函数初始化->实例化SubClass->调用SubClass构造函数初始化。然而非常不幸的是,这是个错误的观点。
四、奇怪的代码
以下代码是为了驳斥上面提到的错误观点。但是这种代码其实在工作中甚少出现。
Java代码
public class BaseClass
{
public BaseClass()
{
System.out.println("create base");
init();
}
protected void init()
{
System.out.println("do init");
}
}
//
public class SubClass
{
public SubClass()
{
System.out.println("create sub");
}
@Override
protected void init()
{
assert this!=null;
System.out.println("now the working class is:"+this.getClass().getSimpleName());
System.out.println("in SubClass");
}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
{
new SubClass();
}
}
这段代码运行的结果是先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,再调用子类的init()方法,再调用子类的构造函数。
这是一段奇妙的代码,子类的构造函数居然不是子类第一个被执行的方法。我们早已习惯于通过super方便的调用父类的方法,但是好像从没这样尝试从父类调用子类的方法。
再次声明,这只是个示例。是为了与您一起探讨对象实例化的秘密。通过这个示例,我们再次印证了开头的观点:早在构造函数被调用之前,实例便已被创造。若该对象有父类,则早在父类的构造函数被调用之前,实例也已被创造。这让java显得有些不面向对象,原来老子儿子其实是一块儿出生的。
五、奇怪但危险的代码
本篇是对上篇奇怪代码的延续。但是这段代码更加具有疑惑性,理解不当将会让你出现致命失误。
请看下面代码:
Java代码
public class BaseClass {
public BaseClass()
{
System.out.println("create base");
init();
}
protected void init() {
System.out.println("in base init");
}
}
public class SubClass extends BaseClass{
int i=1024;
String s="13 leaf";
public SubClass()
{
System.out.println("create sub");
init();
}
@Override
protected void init() {
assert this!=null;
System.out.println("now the working class is:"+this.getClass().getSimpleName());
System.out.println("in SubClass");
/////////////great line/////////////////
System.out.println(i);
System.out.println(s);
}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new SubClass();
//oh!my god!!
}
}
这段代码相比上一篇,只是在子类中添加了一些成员变量。而我们的目标正是集中在讨论成员变量初始化的问题上。
这段代码的执行顺序是:父类、子类实例化->调用父类构造函数->调用子类init()方法->调用子类构造函数->调用子类init()方法。最终的输出结果向我们揭示了成员变量初始化的秘密。
当父类构造函数调用子类的init()方法的时候。子类的成员变量统统是空的,这个空是指的低级初始化。(值类型为0,布尔类型为false,引用类型为null)。而当子类构造函数调用init()方法的时候,成员变量才真正被初始化。这是一个危险的讯息,那就是使用父类构造函数调用子类时存在成员变量未初始化的风险。
我们的讨论也到此为止了。再次回顾,总结一下实例何时被创建这个问题。我得出了以下结论:
本文到此便结束了。鉴于本人才疏学浅,若是专业术语有错误,或是哪里讲的不对,也欢迎各位高手拍砖。
附上第五篇中SubClass的部分字节码,方便大家深入理解:
Java代码
public SubClass();
aload_0 [this] //aload_0是啥?
invokespecial ques.BaseClass() [26] //调用父类构造函数
aload_0 [this]
sipush 1024 //初始化i成员变量
putfield ques.SubClass.i : int [28]
aload_0 [this]
ldc "13 leaf"> [30] //初始化s成员变量
putfield ques.SubClass.s : java.lang.String [32]
getstatic java.lang.System.out : java.io.PrintStream [34]
ldc "create sub"> [40]
invokevirtual java.io.PrintStream.println(java.lang.String) : void [42]
aload_0 [this]
invokevirtual ques.SubClass.init() : void [48] //调用init
return